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 头胸甲密覆刚毛及颗粒,侧胃脊、中胃脊清晰可见,后胃脊与前鳃脊在颈沟处间断,心区具隆脊,中鳃区各有1条隆脊。额分4叶,中央叶显著宽于侧叶,侧齿很窄,三角形。背内眼窝角窄,弓曲。前侧缘包括外眼窝角共具5锐齿:第2齿最宽大,第1齿稍大于第2齿,第4齿明显小于其他各齿;末齿最长,刺状,明显突出超过其他各齿,齿端指向前侧方。后侧缘长于前侧缘,向后汇拢,中部内凹。后缘稍隆凸,与后侧缘相交略呈角状。
第2触角基节短,具圆形颗粒。
第3颚足座节长约为宽的1.5倍;长节近方形,宽明显大于长,外末角稍突出。颚须十分粗壮。
螯足不等称;长节粗短,背面及后侧面具粗糙颗粒,内缘中部具3锐刺,近端钝锯齿状,末端平钝;腕节表面覆有颗粒,内末角刺细长,外侧面具3小刺;掌部背面具5刺,背面、外侧面与腕节一样覆有颗粒,具3条隆脊;指节粗短,可动指与掌节背缘近等长,不动指短于掌节背缘,内缘具钝齿。游泳足前节后缘具5长刺;指节细长,末端呈尖刺状,前缘末1/3约有20枚小刺,后缘近末端具4枚小刺。
雄性腹部短粗,第3—第5节完全愈合;第3—第7节的长度约为第6节宽的2.5倍。第6节略呈梯形,宽明显大于长,侧缘稍拱曲,基缘宽约为末缘的1.3倍:尾节略呈等边三角形,末端圆钝。雄性第1腹肢末端扩张,呈倒靴状,外侧末端附近具数枚小刺,随后有7枚长刺延伸至末端,内侧有2小刺。
第2触角基节短,具圆形颗粒。
第3颚足座节长约为宽的1.5倍;长节近方形,宽明显大于长,外末角稍突出。颚须十分粗壮。
螯足不等称;长节粗短,背面及后侧面具粗糙颗粒,内缘中部具3锐刺,近端钝锯齿状,末端平钝;腕节表面覆有颗粒,内末角刺细长,外侧面具3小刺;掌部背面具5刺,背面、外侧面与腕节一样覆有颗粒,具3条隆脊;指节粗短,可动指与掌节背缘近等长,不动指短于掌节背缘,内缘具钝齿。游泳足前节后缘具5长刺;指节细长,末端呈尖刺状,前缘末1/3约有20枚小刺,后缘近末端具4枚小刺。
雄性腹部短粗,第3—第5节完全愈合;第3—第7节的长度约为第6节宽的2.5倍。第6节略呈梯形,宽明显大于长,侧缘稍拱曲,基缘宽约为末缘的1.3倍:尾节略呈等边三角形,末端圆钝。雄性第1腹肢末端扩张,呈倒靴状,外侧末端附近具数枚小刺,随后有7枚长刺延伸至末端,内侧有2小刺。
大小
生境信息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本种整体形态上与南沙短桨蟹Tha1amita nanshaens & Dai,Cai et Yang,1995最相近,其区别如下表。
特征 西沙短桨蟹T.Xishaensis 南沙短桨蟹T.nanshaensis
1.头胸甲 背面大多区域覆有颗粒 额区及前侧缘附近具颗粒
2.蝥足 长节较粗短;掌部背面具5小刺;可动指约与掌节背缘等长 长节较窄长;掌部背缘具2壮齿及数小齿;可动指明显长于掌节背缘
3.第3颚足 长节近方形,宽大于长,外末角侧向突出;颚须十分粗壮 长节近梯形,长宽相近,外末角不向侧突出;颚须纤细
4.雄性腹部 宽短,第3—第7长约为第6节宽的2.5倍:第3—第5节完全愈合:第6节略呈梯形,侧缘稍拱曲,基缘宽约为末缘的1.3倍 窄长第3—第7长约为第6节宽的3倍:第3、第4、第5节问的节问缝依稀可辨:第6节近方形,宽稍大于长,侧缘大部近于平行,近末缘骤然汇拢,基缘宽约为末缘的1.5倍多
5.雄性第1腹肢 内侧面近末端只有极少数刺 内侧面近末端具较多小刺
特征 西沙短桨蟹T.Xishaensis 南沙短桨蟹T.nanshaensis
1.头胸甲 背面大多区域覆有颗粒 额区及前侧缘附近具颗粒
2.蝥足 长节较粗短;掌部背面具5小刺;可动指约与掌节背缘等长 长节较窄长;掌部背缘具2壮齿及数小齿;可动指明显长于掌节背缘
3.第3颚足 长节近方形,宽大于长,外末角侧向突出;颚须十分粗壮 长节近梯形,长宽相近,外末角不向侧突出;颚须纤细
4.雄性腹部 宽短,第3—第7长约为第6节宽的2.5倍:第3—第5节完全愈合:第6节略呈梯形,侧缘稍拱曲,基缘宽约为末缘的1.3倍 窄长第3—第7长约为第6节宽的3倍:第3、第4、第5节问的节问缝依稀可辨:第6节近方形,宽稍大于长,侧缘大部近于平行,近末缘骤然汇拢,基缘宽约为末缘的1.5倍多
5.雄性第1腹肢 内侧面近末端只有极少数刺 内侧面近末端具较多小刺
标本信息
标本采集地 模式标本:1♂,IOCAS.Co1042,西沙群岛永兴岛,1981.V1.5。标本颜色 酒精浸制标本身体呈橘黄色。
模式标本产地 中国(西沙群岛)。
模式标本产地 中国(西沙群岛)。